一、“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读书漫游时期(712—746)。
杜甫聪明早慧,少年老成:“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至十四五岁,已在翰墨场上颇得称誉(见《壮游》)。以后又游历吴越、齐鲁、梁宋等地,先后历时十年,大大增广了闻见。虽于二十四岁上试进士不第,但这并未影响杜甫的昂扬情绪。因为唐人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之说,所以他此时考不中进士并不遗憾,而且诗中还充满了年轻人的自信与昂扬精神。于是,他望岳便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马便歌“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题画鹰则题“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二、“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长安求宦时期(746—755)。
这是杜甫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一段时间。他虽怀着“致君尧舜上”的宏大抱负来到长安,但却困顿蹭蹬,衣食无着,过了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其间于天宝六载(747)应玄宗求贤制举,被奸相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挡在了仕途之外;天宝十载(751),他为朝廷祭太清宫、祭太庙和祀南郊之典而献“三大礼赋”,虽得玄宗赏识,令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但最终仍是不了了之。所以杜甫直到四十四岁仍是功业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