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九年(1076年)春,因为身体的原因,王安石屡次要求辞职,赵顼一直没做回复。到六月的时候,王安石的儿子英年早逝,为此他伤心欲绝,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那时的他已经无法集中精力过问任何政事。看到王安石整天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实在不适合继续在京为官。随后,赵顼同意王安石辞去相位,出判江宁府。到了第二年,王安石病情加重,又辞去了江宁府的官衔。从那以后,王安石就再也没有回朝。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的第二年,赵顼改年号为“元丰”。从幕后走到前台,赵顼亲自主持变法。然而,变法依旧伴随着反对的声音。没有了王安石的支持,赵顼内心着实没有之前踏实了;他又要独自面临巨大的压力,心中不免有些恼火。他决定实行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员。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朝末年一直没有再进行大变动。
苏轼与“乌台诗案”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开始结党营私,倾轧报复。于是,耿直敢言的苏轼便成为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祖母是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据说,苏轼的名字是有蕴意的。他名字中的“轼”的原意是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苏”,其文章为天下人所传颂。但是,这位名满全国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很不得志。在他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贬谪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