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中外交通的通道来看,隋唐以后,阿拉伯、波斯商人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海道,来中国东南沿海经商的人逐渐频繁起来。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并驾齐驱,大大开拓了中国同时对外开放的通途。
而当时的唐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处在一个高度繁荣的时代。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外部与内部历史环境中,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
这时踌躇满志的唐玄宗,更是充满自信,面向世界,敞开大门,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推进与中亚、西亚、南亚及东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唐时,亚洲许多国家的使节、贵族、商贾、学者、艺术家和僧侣等,不断前来中国。唐王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也不绝于途。那时与唐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七十多个。其中,还包括地中海沿岸的拂蒜(东罗马)和北非一些国家。唐廷专设鸿胪寺的机构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
天宝末,长居鸿胪寺的外国人竟有四千多。住在长安的外国人,除了各国的使者、宾客及其眷属外,还有大量的商人、学者、艺人和僧侣。在长安及东都洛阳等地唐政府设有商馆,专门接待外国商人,又设有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商的贸易。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胡商开设的店铺、货摊,他们长期住在长安,从事贸易或其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