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镜头和声音,如梵高的画笔,结尾的标题如落款,一幅极尽完美的星空随之完成. 当人们走进爱或婚姻,就像走入中世纪的教堂,精神随高耸穹顶无限上升,但受石料和光线压制,人性也感受到巨大的压抑. 人变得卑微,成为教堂中水滴般的音符,彻底融入庄严肃穆的氛围,成为组成道德和宗教的结构. 工业迅猛发展,田园牧歌淡出社会的主导. 生产力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一些人的意识发生巨大变化,目光更多投向理性与自己,发现伦理和规训非但无法解决很多具体的问题,更成为枷锁束缚人性自由. 过度强调标准和理性,也让人原本活跃的意识,被原本利于生产的思维所侵蚀,丧失最基本的感受,标准和科学知识成为新的“宗教”. 人茫然地站在十字路口,一切看似不可调和,但人类正是通过正视矛盾,并在其刺激中发展,任何事物都不是全知全能,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震天撼地的丧子悲剧,三层时空里宿命般的三次失子,上演中国那善良的一代人在生儿育女的永恒轮回中“把悲伤留给自己”. 三个年代的戏份穿插行进,相互释疑、澄清,影片得以能用切片式的“主角生命中诸多重要时刻”完成叙事,就给了片中极度真实的置景提供发挥空间,每一段戏都让人身临其境,首先可以算作一部非常出色的视觉电影,同时表演也无与伦比. 只有一点不太赞同:影片渲染出一场超大规模的丧子之痛,在主张生育二胎的政策环境下适时地“涌现”一部批判计划生育的电影,多多少少有利用片中的悲剧郑重“警告”观众“如果只生一个,这个孩子要是没了,人生就会像这样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