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观点,魏徵在《隋书》史论中称道李谔等人各有所长,“皆廊庙之榱桷,亦北辰之众星”[38],充分肯定他们各自在某个方面的专长和作用。魏徵夸奖李德林“幼有操尚,学富才优,誉重邺中,声飞关右。王基缔构,协赞谋猷,羽檄交驰,丝纶间发,文诰之美,时无与二”[39],高度评价了李德林的才华出众及其在隋皇朝建立过程中的作用。魏徵突出地表彰了隋朝在南下灭陈、统一全国的事业中的将领,指出:“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余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40],赞叹他们在这历史性的事件中所发挥的极不平凡的作用,等等。总之,魏徵认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隋皇朝的建立,本是各种各样人才发挥作用的结果,并非“一士之略”所能成功的。由于他们在历史上都做出过贡献,因而他们的事迹将“留于台阁”,不可磨灭,并不因为隋朝的灭亡,而使这些“北辰之众星”失去光辉。魏徵能够用这种观点去评价前朝的历史人物,的确是十分难得的。
此外,《隋书》史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还注意到客观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譬如,《隋书》史论在评论李圆通、来护儿等人时指出:“圆通、护儿之辈,定和、铁杖之伦,皆一时之壮士,困于贫贱。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其有鸿鹄之志哉!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41]这就是说,杰出人物的出现,除了自身的条件(如“皆一时之壮士”)而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遇其时”)。这同许多封建史家宣扬的“英雄造时势”的传统认识比较起来,是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