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在历史上,秦亡之后汉有分封,魏灭之后晋有分封。然“封建”之不可恃,亦不足恃。故自隋迄宋,终于沉寂了七八百年。此时朱元璋为什么会想到恢复这个制度呢?
对此,朱元璋自己在洪武三年四月“以封建诸王告太庙”后,对廷臣说明其建立宗藩体制的缘由:“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问题在于,汉代封王遂有“七国之乱”,晋朝分封亦生“八王之乱”,朱元璋大开历史倒车封建诸王,如何谈得上是为国家长久之计呢?这也正是叶伯巨所说的“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
近忧远虑
实际上,与其说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渊源上可追溯至西周,并附会了汉制,倒不如说他是受到了元代蒙古制度的影响。蒙古自成吉思汗兴起漠北以来,将领地视为“黄金家族”的共有家产,分封给诸子、弟,组建各“兀鲁思”。“太祖皇帝(成吉思汗)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元朝建立后,由于汉地并无北方草原那样的广阔土地可供分配,元世祖忽必烈在坚持家产制传统的前提下,借鉴汉族政治文化中加强皇权的思想,着力培养诸子势力,以其出镇地方,充任地方军事长官,拱卫皇室,从而建立了新型的分封制度——宗王出镇制度,出镇宗王在地方上代表皇帝镇戍一方。元朝享国近百年,家产制传统与宗王出镇制度想必给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汉地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元代忽必烈庶子镇南王脱欢及其子孙威顺王宽彻普化、宣让王帖木儿不花等管辖江淮地区,宣让王还曾参与平灭元末农民战争。如此一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继承蒙元家产制传统,模仿宗王出镇制度的形式大行分封,实是当时顺理成章之举,就连明初群臣也将朱元璋行分封视为元代分封之自然延续,而不加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