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可以畅想一下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的新职业。首先,一定是高科技职业大放异彩。比如量子计算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人工智能测试员。再如人工智能产品的运营、推广等辅助性职业等。高德纳公司(Gartner Inc.)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创造23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将减少180万个工作岗位,到了2025年,又将创造200万个新工作岗位。乐观地说,人工智能将创造出的职业要比它所替代的职业多得多,新技术会减少生产现有产品的人工数量,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本可以投入到开发和生产新产品之中。
有些人认为,人与机器是可以共存的,并非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借用英国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Michael Polyani)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知道的,比我们可言说的更多。”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隐藏的,因此不能以指令的形式写下来,所以无法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复制。另外比如莫拉维克悖论就说:“要让计算机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计算机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机器人可以轻松地执行复杂的分析任务,但是捡杯子、爬楼梯却相对困难地多,要让它们接续“按摩师”这个行业可能难度很大。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也只是机器,它们不能与人类“心贴心”,辩论能力也不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心理治疗、护理、辩护、谈判等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做,人与机器巧妙的互补,人类并不会完全成为机器的奴隶。即使将来到了机器人“无所不能”的那一天,“奇点”理论的乐观主义者依然认为,人工智能的强大会给人类极大的自由,并且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无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