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车辆有没有效果先不说,能够发现这种犯罪人开车跟踪尾随被害人的模式,结合宁雪坠楼前同样也被一个高个男人从电梯一路跟踪到酒吧的情节,至少可以证明犯罪人选择目标的方式是随机性的。不过这种随机指的是时机和空间,并非是说任何人都能成为犯罪目标的,犯罪人有他选择目标的一套标准,同样地,在被害人身上也一定有能激发犯罪人作案的因素。
那么来看看目前已知有可能是被同一个犯罪人作案致死的三个被害人——宁雪、吴俊生、孙小东,他们遇害前身上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宁雪就算亲眼撞见未婚夫偷情,却仍不愿相信未婚夫出轨的事实,还执意要与其成婚,这个婚结得不可谓不卑微;吴俊生豪掷千金、意气风发,自以为与美女主播情投意合,可以发展线下情缘,未承想被“美颜”蒙骗,还被斥为愿者上钩的傻×;孙小东遵循真理,为红颜一怒,为正义发声,到头来反倒遭到排斥而丢掉工作,成为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总结起来,这三个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失意人”。
为什么犯罪人会对所谓的失意人感兴趣呢?按普通人的逻辑,心理阴暗的人看到别人过得不好,不是应该暗暗庆幸吗?为什么要嫉妒,甚至愤恨呢?这就是畸形人格的特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变态。这种人格的自惭和卑微是深入骨髓的,所以当他们被激发型事件刺激到之后,便会在那些看起来境遇比他们更失意、更难堪的人身上寻找存在感和优越感。或者更变态的想法是,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归罪到他人的犯错,认为只要毁灭了那些人,自己的境遇就会好起来。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弱者发怒,抽刃向更弱者”,在现实中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