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愈年轻,每一个别事物愈是代表其隶属的整体;而年事增长,这种情况就愈来愈少。这就是为什么在童年和青年时代所获得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成为我们日后所得全部知识的永久性的大标题——那些早年的知识形式,似乎在演变成项目,以后经历的后果就在那些项目下进行归类,虽然我们心中并不总是明晰地具有这些知识。
我们就这样热心致力于认识事物的外观,以原始的方式了解我们周遭的事物;另一方面,教育却把“概念”灌输给我们。但是,概念对于事物真实的和基本的性质,不能给以信息,而这些了解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和真正的内涵,只能经由“直观”的途径才能达到。这一类的知识决不可能从外界注入我们脑中,我们必须靠自己为自己而获致。
所以,一个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都从他自己天性深处发展而来,而非外来影响的结果。任何教育计划——不管是裴斯泰洛齐(Pestalzzi),或是别的教育家——都不能把天生的愚人转变为明白事理的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生下来是愚人,到死还是愚人。
在童年的岁月中,我们对于世界的外表,也就是心性的表象,知道得比较多;而对于世界内在的性质,也就是心性的本身,了解很有限。由于客观的一面讨人喜欢,而内在的或是主观的一面却是那么可怕,年轻人对它还比较陌生,于是在他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他把在自然和艺术中所见到的一切美丽形式,看作是众生和万物都是那么幸福地生存着;它们从肉眼看来是美丽非凡的,于是他想,内在的一面必然更为漂亮。在他面前展现的世界宛如另一个伊甸园。这是一片人间乐土,我们都是在这里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