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是魏国防御的三大重点之一,其余两处是南线的襄阳与东线的合肥。这时祁山的守军还没被消灭,司马懿的援军也尚未赶到。诸葛亮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祁山的据点,自己率主力奔袭上邽,希望拦截司马懿并与之一决雌雄。驻守上邽的费曜、戴陵前来迎战,他们只有四千人,终究不是蜀军的对手,很快被杀败。此时正好是农作物成熟的时节,诸葛亮顺手牵羊,把上邽的粮食全都割走了。
司马懿的大部队抵达上邽以东,与诸葛亮相对峙。蜀军刚刚取得一场胜利,士气正旺,诚不可与之争锋。司马懿采取乌龟战术,只守不攻,牢牢控制险要关口。这种战术,看似笨拙,实则有大智慧。你想想,诸葛亮千里奔袭,越深入魏国,补给线就拉得越长,每拖上一天,全军就得消耗掉大量的粮食。
这是两个智者的交锋,是高水平的对决。
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天才的组织能力,一个弱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对强国的进攻,这是很少见的,况且要翻越崇山峻岭,后勤转输困难重重,他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实有过人之处。或许是诸葛亮正气比较多,用兵也偏正,所以鲜少出奇制胜。蜀军在攻坚战方面乏善可陈,只要敌人一收缩,就会束手无策。
在司马懿的保守战法下,诸葛亮找不到突破口,只得撤兵。司马懿采取“敌退我进”之战术,尾随诸葛亮,保持距离,并不攻击,这样一路追至卤城。